王晶珊,女,1960年生,山东莱州人,博士,教授(二级岗位)。1982年结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专业。1992年留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先后取得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回青岛农业大学任教至今。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获中央组织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六部委颁布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名师;2014年获全国榜样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获批享用国务院特别津贴。
学术立异是大学教师的本,研讨与教育是大学教师的两项主要使命。王晶珊教授从始至终坚持这两项使命的有机一致,从教育中得到科研的创意,科研成果又服务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作业以来,她一向从事花生和甘薯生物技能及遗传育种研讨作业,由于育种作业离不开田间,为了赶农时,在耕种期、收成期经常是早饭、午饭都在田间吃,晚上不黑天不收工。而且为了加速育种进程,每年都去海南加代;为了进行耐盐地花生的挑选和判定,又要去东营盐碱地试验。所以除上好课外,莱阳、东营、海南,最近几年又加上平度试验基地,耕种、收成、田间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王晶珊教授使用所把握的生物技能手段,也即使用培养基中离体诱变、离体定向挑选与惯例育种相结合,取得高产、高油、抗旱、耐盐及特别性状的花生突变体三千余份。培养的18个花生新种类,包含高产、高油、耐盐、抗旱、高油酸花生新种类,深受欢迎。 5个高油花生新种类的含油率均到达57.5%以上(55%以上为高油种类),最高含油率到达61.05%,是现在国际上含油率最高的花生种类,比一般花生种类含油率进步10个百分点以上。作为榨油用,含油率每进步1个百分点,纯利润进步7%,这些高油种类对进步花出产值发挥着及其重要的效果。6个耐盐花生种类在东营含盐率0.4-0.5%的盐碱地上栽培,经专家检验,均匀亩产均超越400公斤,最高亩产到达512公斤。育种办法是国际上创始,促进了高油、耐盐花生培养技能的科学技能进步。离体诱变和定向挑选技能及突变体被全国多家花生研讨单位引证,突变体作为花生杂交育种资料或分子机理研讨资料,为花生工业开展发挥效果。近年来掌管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5余项,取得国家技能创造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能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赏5项,地厅级奖赏5项;获授权创造专利15件,软件著作权13件,宣布学术论文近100余篇,其间SCI录入16篇。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必须有一颗爱心。王晶珊教授重视青年人才教育训练及研讨生的教育,热心参与学科建造和教育改革。先后承当6门本科生及研讨生课程教育使命。作为我校《细胞工程》课程创始人,从课程设置、培养计划、试验设计等都倾泻了很多作业,结合她自己的科研作业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撰写了《细胞工程试验教程》,每个试验都做了录像,学生试验课先放录像,对上好试验课起到非常好效果,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遗传研讨室主任,对遗传学课程建造和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讨,先后掌管遗传学省级教改项目2项,取得省级教育成果奖2项,出书教材1部。近年来培养的研讨生先后4名取得研讨生国家奖学金。
用常识服务“三农”奉献社会晤,近年来作为山东省薯类工业系统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对甘薯脱毒快繁技能进行了优化,处理了甘薯脱毒苗出产所带来的本钱高的问题。将出产的脱毒原原种薯无偿提供给山东省枣庄市、济宁市、临沂市、烟台市、青岛市、威海市、潍坊市、东营市等甘薯产地的农人、扶贫村或育苗基地,亩增鲜薯产值到达35%以上,病毒严峻区域增产到达100%以上。近年来受农业厅农技推行总站、青岛市农委、青岛市农技站、潍坊市农技站等托付,为底层农业技能骨干、专业干部、新式农人、甘薯栽培大户等训练及讲座。培养的花生新种类在农业开展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效果,其间5个高产、高油、耐盐、抗旱花生新种类的经营权已转让给种子企业。自己也为完成本身的愿望——“为农业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气”,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