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悠扬婉转的《雁南飞》,从教室里阵阵传来,十几位老人正在认真地跟着声乐老师学习怎么样发声和情绪表达。这里,不是老年大学,而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重阳节前,记者来到海曙区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见到了这如十月秋色般和谐温暖的一幕。对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很多宁波老人已知道,他们愿意选择以居家养老的方式来此安享晚年
温暖的阳光下,95岁的谢老先生站在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楼花园上,悠闲地晒着太阳。10点左右,他的儿媳骑着电瓶车来看望他,专门送来了几个苹果和矮子馅饼。
其实,老人的家就在养老服务中心100米开外的小区,但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个多月。“这么大年龄,他又独居,偶尔还会痛风,我们不放心,想想还是送到这里的好。”儿媳很健谈,和记者说着老人“移居”家门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故事。
“刚开始老想回家,现在心定了,不仅适应得很好,还离不开了呢,我还介绍了亲家公也一起住过来。”谢老先生在一旁眯眯笑着,一个劲地给照顾他的护工小马点赞,“很细心,工作做得到位,我来这里后身体养好了很多。”
谢老先生的儿媳说,公公舍得住到这里来,是帮了儿女“大忙”。她给记者算了一笔“养老账”:“这里每个月费用5000元出点头,比请保姆便宜多了,照顾得还更专业。我们做子女的也不用那么辛苦,大家经常轮流来看看老爸,他也不寂寞。你说是不是比住在家里好?”
海曙鼓楼周边的老人们这份家门口养老的幸福,是从去年底开启的。冬至那日,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由专业的广安养怡院承接日常运作。投资600余万元、总面积超2200平方米,成为海曙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行走在中心二楼,非常容易就被墙上的这些宁波民谣所吸引。
工作人员说,这是专门为老人们打造的“记忆鼓楼,幸福忆家”认知症照护专区,用亲切亲近的地名、事物、民谣,唤醒老人的记忆,增强辖区老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健康老人来这里,可以玩的项目每天不重样:周一到周六,老年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从家庭照护培训、认知症预防课、八段锦,到旗袍美学、古典舞、瑜伽、声乐、越剧,真是五花八门。每天都有约60位老人来到这里,乐享老年课堂。
中心负责人和记者说,这个“上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了20张家门口养老床位,还全市首创配备了“嵌入式”医务室,是一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
记者看到,护工服务台后的墙壁上贴着每个入住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提示,以及特殊的餐饮和照护要求。“老人们出出进进,开业至今共有21位老人在中心接受服务,目前已有10位老人入住。其中不少老人是在旁边的第二医院做了手术,然后在这个地方进行康复训练或者康养,就像康复回家前的一个过渡。”
在江北区慈城镇,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慈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落在慈湖人家小区旁。这里,成了慈城老人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楼下就是菜场,空置的三楼被利用起来,修建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覆盖整个慈城镇的老人。”慈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作为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江北区政府主导下,由慈城镇政府和宁波颐乐园共同投资建设,现在由颐乐园负责运营管理,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
临近中午时分,干净整洁的膳食区,饭菜飘香。荤三鲜、家常肉末豆腐、红烧萝卜、番茄炒蛋、蒜香仔排、咸菜花生米满满地盛在盘里。一荤两素一汤一饭,仅6元就能吃到一餐纯正宁波味道的家常菜。
“最近每天都有100来人就餐,大家对堂食服务挺满意的,有老人当场预定上门送餐,我们还为50多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助餐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慈城镇60周岁及以上长者的热烈欢迎,每到饭点,中心格外热闹。“很多老人都是慕名专程来打卡的,他们说一定要来感受一下家门口的5A级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宁波正在探索“院居家融合”服务运作机制,通过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实现机构康养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延伸,推动家庭、社区、机构“三大养老场景”的深层次地融合,让“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从理想变成现实。
上午在月湖公园溜达,下午和老邻舍一起聊天晒太阳,傍晚和下班过来的子女吃个饭,有需要的时候到广安养怡院月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受康养治疗据悉,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将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和家庭辐射,目前已托管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1家乡镇公办敬老院。
广受好评的“院居家”融合模式,让一批专业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家庭,通过合作医生定期坐诊、专业团队上门巡诊、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志愿队伍关爱老人,构筑起社区化老年照护“大系统”。
记者注意到,宁波的居家养老模式也正在不停地改进革新。重点发展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全市42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已具备托养功能;同时,推动全市59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一体化运行。
此外,象山还率先利用农村“一户多宅”整治拆除老旧危房后的闲置土地,探索推行农村集中式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据统计,全市已建成203个村级互助小院、配置4100余套安居房,6000余名老人享受就地养老、以老助老。
目前,宁波已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连续三年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作,推动更多的乡镇(街道)级敬老院转型成为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着手谋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升级工作,推动更多的优质养老服务向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集聚。
宁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工作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得知90%的老人倾向选择在家门口养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一选择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推动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向机构跟着老人走转变,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和机构养老同等的优质服务,把城乡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生态做得更优质、更有活力,让宁波成为幸福感、获得感都很强的老年友好城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悠扬婉转的《雁南飞》,从教室里阵阵传来,十几位老人正在认真地跟着声乐老师学习怎么样发声和情绪表达。这里,不是老年大学,而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重阳节前,记者来到海曙区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见到了这如十月秋色般和谐温暖的一幕。对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很多宁波老人已知道,他们愿意选择以居家养老的方式来此安享晚年
温暖的阳光下,95岁的谢老先生站在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楼花园上,悠闲地晒着太阳。10点左右,他的儿媳骑着电瓶车来看望他,专门送来了几个苹果和矮子馅饼。
其实,老人的家就在养老服务中心100米开外的小区,但他在这里已经住了三个多月。“这么大年龄,他又独居,偶尔还会痛风,我们不放心,想想还是送到这里的好。”儿媳很健谈,和记者说着老人“移居”家门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故事。
“刚开始老想回家,现在心定了,不仅适应得很好,还离不开了呢,我还介绍了亲家公也一起住过来。”谢老先生在一旁眯眯笑着,一个劲地给照顾他的护工小马点赞,“很细心,工作做得到位,我来这里后身体养好了很多。”
谢老先生的儿媳说,公公舍得住到这里来,是帮了儿女“大忙”。她给记者算了一笔“养老账”:“这里每个月费用5000元出点头,比请保姆便宜多了,照顾得还更专业。我们做子女的也不用那么辛苦,大家经常轮流来看看老爸,他也不寂寞。你说是不是比住在家里好?”
海曙鼓楼周边的老人们这份家门口养老的幸福,是从去年底开启的。冬至那日,鼓楼广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由专业的广安养怡院承接日常运作。投资600余万元、总面积超2200平方米,成为海曙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种地下秧子,四月上坟烧锭子”行走在中心二楼,非常容易就被墙上的这些宁波民谣所吸引。
工作人员说,这是专门为老人们打造的“记忆鼓楼,幸福忆家”认知症照护专区,用亲切亲近的地名、事物、民谣,唤醒老人的记忆,增强辖区老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健康老人来这里,可以玩的项目每天不重样:周一到周六,老年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从家庭照护培训、认知症预防课、八段锦,到旗袍美学、古典舞、瑜伽、声乐、越剧,真是五花八门。每天都有约60位老人来到这里,乐享老年课堂。
中心负责人和记者说,这个“上新”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了20张家门口养老床位,还全市首创配备了“嵌入式”医务室,是一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服务机构。
记者看到,护工服务台后的墙壁上贴着每个入住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提示,以及特殊的餐饮和照护要求。“老人们出出进进,开业至今共有21位老人在中心接受服务,目前已有10位老人入住。其中不少老人是在旁边的第二医院做了手术,然后在这个地方进行康复训练或者康养,就像康复回家前的一个过渡。”
在江北区慈城镇,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慈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落在慈湖人家小区旁。这里,成了慈城老人的“网红”打卡地。
“这里楼下就是菜场,空置的三楼被利用起来,修建成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覆盖整个慈城镇的老人。”慈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作为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江北区政府主导下,由慈城镇政府和宁波颐乐园共同投资建设,现在由颐乐园负责运营管理,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
临近中午时分,干净整洁的膳食区,饭菜飘香。荤三鲜、家常肉末豆腐、红烧萝卜、番茄炒蛋、蒜香仔排、咸菜花生米满满地盛在盘里。一荤两素一汤一饭,仅6元就能吃到一餐纯正宁波味道的家常菜。
“最近每天都有100来人就餐,大家对堂食服务挺满意的,有老人当场预定上门送餐,我们还为50多位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助餐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慈城镇60周岁及以上长者的热烈欢迎,每到饭点,中心格外热闹。“很多老人都是慕名专程来打卡的,他们说一定要来感受一下家门口的5A级养老服务。”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宁波正在探索“院居家融合”服务运作机制,通过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实现机构康养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延伸,推动家庭、社区、机构“三大养老场景”的深层次地融合,让“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从理想变成现实。
上午在月湖公园溜达,下午和老邻舍一起聊天晒太阳,傍晚和下班过来的子女吃个饭,有需要的时候到广安养怡院月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受康养治疗据悉,海曙区广安养怡院将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和家庭辐射,目前已托管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1家乡镇公办敬老院。
广受好评的“院居家”融合模式,让一批专业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家庭,通过合作医生定期坐诊、专业团队上门巡诊、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志愿队伍关爱老人,构筑起社区化老年照护“大系统”。
记者注意到,宁波的居家养老模式也正在不停地改进革新。重点发展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全市42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都已具备托养功能;同时,推动全市59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一体化运行。
此外,象山还率先利用农村“一户多宅”整治拆除老旧危房后的闲置土地,探索推行农村集中式居家互助养老模式。据统计,全市已建成203个村级互助小院、配置4100余套安居房,6000余名老人享受就地养老、以老助老。
目前,宁波已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并连续三年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作,推动更多的乡镇(街道)级敬老院转型成为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着手谋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升级工作,推动更多的优质养老服务向老年人身边、周边、床边集聚。
宁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工作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得知90%的老人倾向选择在家门口养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一选择性价比更高、服务更好,推动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向机构跟着老人走转变,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和机构养老同等的优质服务,把城乡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生态做得更优质、更有活力,让宁波成为幸福感、获得感都很强的老年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