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老挝芝麻粒呀,芳香、美味、有益健康……”在人来人往的老挝产业展区的小角落里,来自广西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志愿者小宋(化名)正在向参展人员介绍着自己展位的产品。她身边的苏维莱·查伦贸易企业的员工也正拿着罐装的芝麻粉将其冲泡成芝麻糊给过往的顾客试喝,冒着热气的芝麻糊让人们脸上展露出了肯定的笑容、频频点头,纷纷询问产品的细节。
翻开苏塔农·宋沙湾女士的朋友圈,她的日常生活动态几乎是晒萌娃、下午茶、学英语……无疑是一个家庭妇女的形象。但在众多动态之中,唯一置顶的却是关于芝麻产品的介绍。
苏女士常年居住在老挝赛色塔区索克诺伊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自2015年,她开始关注老挝农业发展,希望从中找到一条致富的道路。于是她开始了解当地有关农业的一些发展政策。她发现,老挝赛色塔是综合开发区(简称赛色塔开发区),有着非常明显的园区区位优势。
同时,赛色塔开发区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该项目投资总额约50亿美元,规划了工业园区和万象新城的功能,是中老两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和中国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也是老挝国家级经济特区,被写入“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2019年3月17日,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在视察赛色塔开发区时表示,“很多到老挝投资的企业都有兴趣入驻开发区,希望将其打造成绿色、可持续、繁荣的开发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据苏女士向我们介绍,在一次带娃出游玩耍的路途中,她偶然看到了路边有一大片翠绿的芝麻叶随风摇曳,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也是这样的“一面之缘”,让想做芝麻产业的种子在自己心中萌芽。
她说“尽管当时我的娃娃还很小,但是我还是在带娃之余去各路搜寻资料、考察芝麻市场”。苏女士发现,无论是老挝国内还是国外,芝麻市场的饱和度是极其高的。然而,相较于其他主要农作物如稻米、玉米等,芝麻的种植培养面积和产量实际比较小。老挝的芝麻市场以国内消费为主,只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较小。中国是世界芝麻的最大进口国,采购了世界上50%的芝麻出口量。从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中国进口了1,032,800吨芝麻,其中90%由非洲出口,坦桑尼亚占了10%。今年来,中国芝麻进口额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107.45亿元,同比微升0.04%;出口额则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7.18亿元,同比增长8.13%。
也是这样的一个出口需求的发现,苏女士决定借助“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的计划,将老挝芝麻制作成芝麻饮品进行出口销售。她计划将老挝的芝麻出口到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越南等。这些地区对芝麻的需求量大,为老挝的芝麻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单卖芝麻的市场行情报价实际上并不高,折合人民币其实也就十五元左右,市场行情报价波动较大,而且运输成本高,并不能赚到什么钱”,苏女士表示。
于是,她结合当下“健康饮品”的热潮,将芝麻粒制作成罐装芝麻粉进行售卖。在东盟的苏女士展销位置上,虽然也有售卖黑芝麻农作物的广告,但是首要的还是将黑芝麻制成袋装芝麻粉的封装产品营销售卖。一罐罐堆叠成塔的芝麻粉制品整齐的摆放着,引来了众多消费者的驻足。
苏女士介绍道“黑芝麻口感一般比较厚重,但掺入了一些白芝麻进行一起打磨,口感不仅顺滑了很多,香味也会更上了一层楼”。
“而且里面还添加了薄荷醇,让人喝起来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舒适感”广西大学的留学生志愿者补充道。
老挝的黑芝麻圆润饱满、色香俱全,有赖于老挝的土壤特性与种植技术的支撑。老挝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质,且排水性良好,这对于芝麻的生长至关重要。优质的土壤能保证芝麻根系健康发育,从而吸收更多的养分,提高芝麻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技术,更让老挝的芝麻在国际市场上得以开辟出一条道路。老挝的芝麻种植历史悠远长久,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同时,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引入,老挝的芝麻种植技术也在一直更新和完善。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使得老挝的芝麻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一颗小小的芝麻粒走进东盟的大舞台的路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2024年9月,广西遇到了自2001年以来最大的洪水。老挝作为邻国,同样遭受了洪水的袭击。在2024年7月2日,老挝南13号公路沿线多地区就已经遭遇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出行困难。由于排水能力不够,多条道路被洪水淹没。一些地势较低的房屋,一层甚至被水淹没,水深达到膝盖处,部分家居用品漂浮在水面上。
“当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这一粒小小的芝麻粒制成的产品运输到中国广西,洪水阻挡了我们的步伐……”展位的苏女士的员工和我们说道,“不过,幸好有老挝政府对我们的照顾与支持,审批手续上进行得很顺畅,还给咱们提供了运输问题的解决办法”。
2024年9月24日,第二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东盟会将以“第21届东博会以“亲诚惠容同发展,镶钻成冠创未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区域高质量增长”为主题,凝聚共识,深化合作,秉持节俭办会理念,展会规格、规模、专业化、国际化继续保持高水准。
老挝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与东盟博览会有着深厚的联系。老挝副总理吉乔在开幕大会致辞表示衷心期待今年底东盟—中国自贸区3.0版谈判的落地,为双边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逐步推动东盟与中国地区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老挝每年都会派代表团参加东盟博览会,展示其独特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
(左:老挝副总理吉乔 右:中央、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老挝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投资有助于推动该倡议的实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23年中国与老挝的双边贸易额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其中,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额为33.51亿美元,同比增长48.4%;中国自老挝的进口额为37.4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这一数据也显示了中老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
10月9日,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幕,峰会持续至11日,其间还将举行第27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7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9届东亚峰会等。作为东盟唯一内陆国,今年的东盟轮值主席国老挝将峰会主题确定为“东盟:加强联通和韧性”。
老挝国家主席通伦在开幕致辞中说,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发生急剧复杂变化,面临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东盟应继续坚持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坚持平等互利的多边主义。通伦呼吁东盟国家在《东盟》和“东盟方式”基础上逐步加强合作,以增强东盟韧性、团结和中心地位。
老挝政府稍早前表示,“加强联通和韧性”对于确保东盟共同体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至关重要。东盟应加强三大支柱合作,包括:促进基础设施相互连通,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更大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和人文交流;逐步加强东盟与外部伙伴的关系;保持东盟在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区域架构中的相关性和中心地位。
早在1967年8月东盟成立之初,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成为东盟的要务。冷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国家普遍把经济外交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内容,积极地推进地区一体化建设。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原则,与东南亚开展经贸合作,推动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促进地区共同发展。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9117亿美元。今年(2024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0%。“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分享超大规模市场、发挥经济互补优势、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商务部副部长李飞表示。
苏女士表示“中国东盟是我们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老挝芝麻粒成功走进东盟大舞台,这不仅为老挝的农产品出口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东盟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老挝芝麻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逐渐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东博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兼具商业和外交平台的双重性质。东博会不仅促进贸易和投资机会。这种经济与外交目标的独特结合,使东博会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活动”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说。(黄敏 邓昊 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2241班学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加媒:特朗普再次将加拿大称为美“第51个州”,安大略省省长提出“反向建议”
妈妈帮宝宝脸上抹东西,宝宝以为是吃的一直张嘴舔,网友:忙活半天 一口没舔到
姑姑和小姨的争宠日常,把宝宝都给亲懵了,宝宝:这两个在干嘛,我也不敢动啊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