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是指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大范围的应用的,用以调和滋味与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增鲜、增香等作用的食品加工辅料或添加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可分为初级发展、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熟化发展和战略提升四个阶段。现阶段调味品行业正朝着品种多样化、复合方便化、营养健康化方向迈进。
得益于食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预制菜产业的迅猛发展、B端餐饮市场的不断壮大等多重因素一同推动,近年来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国家标准《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按照成分构成,调味品分为基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如下表所示,复合调味品是指在科学的调味理论指导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础调味品按照特殊的比例进行调配制作,从而得到的满足不同调味需要的调味品,具备便捷性、标准化、口味稳定性的特征。
国内复合调味品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实现传统复合调味料工业化生产。因传统单一调味料使用复杂、出品不稳定,复合调味料能简化调配环节、提高烹饪效率且保证出品标准化,得以广泛应用。
经多年发展行业日益成熟,西式复合品类随饮食上的习惯交融在国内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品种渐丰富,分为中式复合、西式复合、鸡精鸡粉、火锅底料四大类,在多领域有不可或缺地位。
近年因餐饮连锁化率提高、复合调味品渗透率提升等,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正处产业升级期,是调味品行业增速最快品类。
复合调味品行业上游含食品原料(油脂、糖等)与包材(玻璃、纸箱等);下游覆盖B端(餐饮、食品加工等企业)及C端(个人消费者)市场,属大众日常消费品,市场空间广。行业公司数多、竞争非常激烈,大企业各有细分市场侧重。产品更新换代受下游需求影响大,属需求驱动型行业。
复合调味品行业的上游一部分为很多类型复合调味品所需的基础原材料,最重要的包含油脂、糖、面粉淀粉、果蔬及蛋液等;另一部分为产成品包装材料,主要涉及塑料、玻璃及金属等辅料。这些原料部分具有大宗商品属性,皆属于成熟、市场主导型行业,行业竞争较为充分、生产技术稳定、供应充足,且部分原料存在期货市场,有利于复合调味品生产企业紧密关注价格变革,保障原料供应和稳定生产成本。
复合调味品的下游涵盖以餐饮、烘焙、食品加工公司为代表的B端市场以及经商超、流通、电商等渠道销售给以个人消费者为代表的C端市场,属于大众日常消费品,有很广泛的市场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为7,983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6.7%,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且2015-2023年期间已实现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从行业发展历史来看,我国调味品正在从“基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的路径演变,复合化趋势正持续加强。从消费端来看,一方面,花了钱的人调味品的购买力增强,关注重点逐渐从价格转移到口味与质量,行业高端化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餐饮业菜系日渐丰富,消费者和厨师们不再满足单一口味类型的调味品,对调味品专用化,细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综合看来,高端化、细分化成为目前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下,连锁餐饮及食品加工公司争市场占有率,研发独特菜品与口味,复合调味品成其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考量。行业内企业若想切入下游供应链、获订单,需提供定制化产品,满足餐饮企业标准化、便捷化、低成本要求。定制餐调模式利于下游企业,还会催生风味解决方案服务商。
此外,行业内企业要从调味品供应商向餐饮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具备为餐饮公司可以提供菜品研究策划、成本控制等精细化服务的能力,助力其推新菜式、指导厨师用标准化调味品。
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尚处初级阶段,正加速向成年期过渡,未形成大头部企业,因地域广、口味及烹饪方法多样、菜系丰富,呈现“小而散”、区域性品牌多、集中度低的格局。
从需求端看,餐饮连锁化使下游对底料品质、供应稳定性与规模要求更严,餐饮品牌倾向大厂底料及定制产品,因其成本、损耗低;消费升级下,消费者更青睐头部企业产品,其产品结构优、高端化明显,且渠道网络健全、全国化程度高,规模与品牌力影响将凸显,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调味品行业经多年发展,标准和准入制度完善,运行渐规范,生产方式更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含量提升,正朝工业化、规模化等方向过渡,形成一批全国性品牌与企业,集中度提高。未来,具优质资源的公司竞争优势更大。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完善法规体系保障行业健康发展,行业规范利于优势企业做大,促进行业结构升级与产品质量提高。
我国调味品市场终端需求来自食品制造业、餐饮业和家庭消费。2016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社会消费需求升级,餐饮和家庭消费的调味品需求旺盛,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推动家庭烹饪用调味品升级,且消费理念转变,看重食品安全性与健康性。
总体而言,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健康消费观念养成,调味品行业正朝健康、规范方向发展。
餐饮业是调味品主消费渠道,受居民收入上升、城市化率提高、外卖增长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影响,餐饮市场规模有望长期迅速增加,其调味品消耗量超家庭烹饪,为调味品行业提供增量空间。餐饮连锁化是复合调味料行业成长驱动力,“中央厨房+门店”模式推动餐饮连锁化发展,连锁餐饮业壮大强化产业链分工,对菜品开发和标准化要求更高,带动复合调味料行业拓展升级。
传统复合调味料企业多由传统调味品企业未来的发展而来,拥有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线的公司数少,生产效率不高。在部分产品上,各公司制作工艺特点不明显,导致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一些复合调味料企业一味跟风模仿,片面追求产值、产量,而忽略产品的研发创新,部分复合调味料企业由于产品缺乏特色和优势,只能通过低价的形式和同类企业抢占市场份额,造成企业间反复博弈,形成恶性竞争。
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存在大量未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的中小企业。部分中小企业缺乏食品检测的技术设备,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升,产品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若此类企业片面追求产品的外观效果、食用口感、经济利益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将给复合调味料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复合调味料行业的下游市场之一,我国餐饮行业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即便在近年来表现突出的连锁餐饮企业中,管理和财务规范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下业的规范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游企业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能力,也影响了复合调味料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市场竞争力。
在消费升级与生产的基本工艺进步推动下,调味品行业尤其是复合调味料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强大研发能力成企业竞争力核心。该行业产品品种多、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产品创新是赢取市场占有率关键,企业要洞察市场、把握口味变化、培养研发团队,西式复合调味品行业还需本地化创新,对创新能力要求更高。行业领先企业有丰富研发经验,能推创新产品,新进入者建团队、积经验耗时久,产品创新与技术研发成进入壁垒。
复合调味料领域随着渗透率和集中度提升,消费者逐渐形成消费习惯与品牌认知,品牌壁垒可造就稳定竞争格局,若无重大技术及盈利模式创新则很难打破,且在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下企业倾向与知名度高、品质可靠的企业合作,该领域消费者群体年轻化明显且看重品牌,品牌建设与营销至关重要,而建立品牌需长期经营积累及多方认同,这对新进入企业构成进入壁垒。
我国复合调味料市场终端需求源于餐饮业、食品制造业和家庭消费。餐饮渠道中,餐饮店情况复杂,需调味料厂商借中间商联络推广;食品制造供给渠道里,食品加工企业要经检验测试,倾向长期合作;家庭零售渠道下,家庭消费者采购高频量少,商超设较高准入门槛,且渠道需下沉,依赖多级分销商体系。因此企业销售渠道构建复杂、投入大,需多年培养积累,对新进入企业构成渠道壁垒。
食品安全关乎消费者健康与生命安全,食品制造业属国家重点监管行业,企业需获生产许可及相关证照并持续接受监管、检查。近年政府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质量上的问题,印发诸多相关工作指导方案和通知,随着《食品安全法》及国家标准制定实施,要求企业兼顾生产水平与职业操守,把优质安全放首位,健全质量管理机制,改进生产装备与技术,加大科技投入等以确定保证产品质量,所以食品安全质量安全控制成进入该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
《2025-2031年复合调味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途预测报告》涵盖行业全球及中国发展概况、供需数据、市场规模,产业政策/规划、有关技术、竞争格局、上游原料情况、下游主要使用在市场需求规模及前景、区域结构、市场集中度、重点企业/玩家,企业占有率、行业特征、驱动因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预测,投资策略、主要壁垒构成、相关风险等内容。同时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还提供市场专项调研项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市场占有率报告、十五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GYF)
第二章 2020-2024年复合调味品行业市场环境及影响分析(PEST)